天路同行

.
我想,我很難忘記那一天發生的點滴……
.
那一天聚會前,我一如往常地預備著今天聚會要讀的聖經章節,
這個聚會和幾個較年少的弟兄姊妹,以一週一章的節奏,
一起讀完了詩篇、箴言、傳道書、十二小先知,
幾年下來不分寒暑,不論寡眾,常是如此。
.
我不時捫心自問,設身處地,如若我在這個年歲時,
是否能夠以查考聖經作為主要聚會內容?
.
這種看似單調的聚會,雖然依我現階段的領受,
深知這有認識神、得著得救智慧、度在世寄居年日的重要價值,
但時光若倒退到我仍是荒誕輕浮的少年時,是否有如此的認同?
我可不敢拍胸脯保證。
.
為此我一直很感謝主長年保守這個聚會,
更因著對人性敗壞、能力軟弱的認知,
深知這聚會的維繫,唯獨是立基於教會元首耶穌基督莫大的恩典。
.
那一個晚上,一個未曾和我們一同聚會、年方過20歲的年輕人不請自來,
雖然彼此都算認識,也在教會中有些互動,
不過我與他的父執輩較熟,對這個甫受堅信禮未久的年輕人不算深交,
在這個時間點遇到,對我來說有幾分意外。
相談之後才曉得,原來這對他而言並非偶然,
這年輕人經過教會服事、大專團契,乃至於堅信禮之後,
赫然發現他對於基督信仰並不熟悉,
因此想多些認識,希望在這個聚會中,能談些關於基要真理的主題。
.
.
等候秋雨春雨
他的一席話實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也有說不盡的感恩,這幾年下來,
我們有時還是會感嘆同行者寡,
有時會疑惑真理如此可貴而眾人視為敝履,
更為之心焦的是,世代如此邪惡、人心如此敗壞,
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認識那有一天將要面對的至高者、審判死人活人的主呢?
.
以上種種,都讓我們幾位弟兄姊妹有幾分急躁擔憂,
無論是為著未信者,還是向著一同聚會的主內肢體。
.
然而這一次的會談、這一次的需求,
讓我們有些微的體會,那又真又活的主,仍是有所預備、選召屬祂的人,
歸向、尋求祂的面,讓他們切慕、盼望得到神的話。
只是問題在於,那些人、那個時間,往往是我們不曉得的,
在我們嘆息左右無人、在我們怨懟少有同行者之時,
我們常常忽略得勝天上地下、統管萬有的主,
仍然掌權、仍然按著祂的旨意運行一切!
.
只是,這一切非我們淺薄的視野所能觀察得到,
我們常不自覺地認為我們所見的就是一切,
忘卻了聖經要求我們當以聽基督的話為信心的基礎(羅馬書10章17節),
藉以仰賴、尋求神的旨意。
.
然而在這名年輕人身上,我們目睹到,當時候到了,
屬主的人會切慕真理,盼望對父的旨意有更多的認識與順服。
.
.
主羊認識牧人
在互動之中,這個還在學的年輕人也提及了幾個觀察。
由於在大專團契中,有機會接觸到來自四面八方、各宗派年歲相仿的基督徒,
與之互動同工的經驗,自然也讓這位年輕人有許多的激盪、影響與省思。
.
其中之一,便是疑惑好些同學在敬拜讚美時投入非常、激動忘情,
然後在隨後比較靜態的聚會如查經、講道中,即精神不濟、興趣缺缺。
我聞言忍不住苦笑,如果招待這群好同學來我們這邊聚會,
可以預見那將是睡得東倒西歪的場面。
與此同時,我也實在為他有這樣的疑惑感謝主,
因為這個年輕人並沒有附從同儕們的風氣。
他這個觀察中,看見這群同學對於聚會焦點的轉移,
那能使人活絡興奮、感人肺腑的敬拜讚美,無疑地已經成為他們聚會主要的重點。
而需要進一步思考空間、關乎我們認識真道的查經和講道,
則成為激情之後的「休息時間」,
或許那些使人動容的音律,於情感表現而言是強烈的,
但於認識那永恆的自有永有者,卻缺乏真知識的深刻;
如此說來,本末、輕重已有了錯置。
.
而這位年輕學子對此現象的疑惑,更顯出主的羊,認識牧人的聲音,
他或許不知所以然,但是卻已經有了不對勁的直覺,
而這樣的反應,進一步也促使他沒有從眾。
他感受到對認識基督、尋求真理的需要,更是讓人凜然動容,
也深深感到神的作為非我們所能測想,
祂在我們看似荒蕪之地,吸引人歸向祂。
.
我曉得,這樣主題式討論的需求勢必改變聚會模式,
我的理想是一章一章、循序漸進地讀聖經,
雖說這是很花時間的功夫,甚至某些經節我也不否認看似枯燥,
可是此模式可以避免選擇性讀聖經。
這種實實在在的功夫,真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
那大概就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全本聖經千餘章,
若聚會以一週一章的進度,需時近23年,這足夠一個孩子長大成人啊!
所以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主題式的討論基要真理,便有簡略勾勒福音輪廓的好處。
.
.
淺論基要真理
基要真理是重要,而非簡單。
.
或許,對於好些人而言,那古老而基本的真理,
已逐漸隱沒於滾滾紅塵、萬變世局,被陳列在經典的位置,
人們卻未賦予相應的重視與理解。
.
諸如《韋斯敏斯德要理問答》、《海德堡要理問答》、《多特宣言》等簡潔扼要的教會瑰寶被束之高閣,
致使我們對好些辭彙朗朗上口,對好些觀念看似熟悉不過,
但若要深探究竟,卻難免支吾其詞了。
.
我對年輕人簡單舉幾個例子,
比方對於重生得救,
比方對於重生得救,
我們要嘛無法確定,要不就無法提出根據,
卻不知道我們得救所本乎的恩、所依據的信;
比如何為耶穌基督的福音?
我們常無法闡述聖經的定義,或有人以普世皆然的價值搪塞,
卻不知道特殊的啟示,只在聖經中可以獲得。
又舉例,何為教會?
我們或以為那是莊嚴的建物,或認為那是人的聚合,
卻忽略聖經指出那不只是神的殿,
更是基督的身體、是基督的新婦、是永生上帝的家,
聖經用多個類比,顯出教會的豐富意涵。
.
面對我這些舉例,這位弟兄顯然有點錯愕,
因為自小在基督教家庭、兒童主日學長大的他,
熟稔聖經故事,只是有些信仰問題並不在思考的範圍,
至少不是窮究的主題。
對此我頗能感同身受,因為我有類似的成長背景,
只是早他幾年受到這些衝擊。
.
即使到今天回首曾經,相比於曾經懵懂的自己,好像看到了一點長進,
不過轉眼望向擺在眼前、真理的深邃、基督的豐富,
卻不得不承認那麼一點些微推進,還是不要拿來獻醜的好,
我們敢放膽誇口的,唯獨是救主基督在我們身上成就的宏恩。
.
總而言之,這個聚會在這位年輕人的提案中有了調整,
由過去的逐章尋求,改為主題式的分享。
在這過程中,益發感到自己對福音真理的認識,實在是膚淺,僅是觸及皮毛。
另一方面益發感到恐懼戰兢,因為聖經對教導者的警戒,
就其影響而論當受更重的審判(雅各書3章1節)。
.
這些,都叫我在聚會中如履薄冰,
並因著更加深知自己的軟弱、愚拙與罪愆,
而尋求上頭來的能力與智慧。
但另一方面,這一切也是讓人興奮的,
因為看到一個人蒙主呼召,開始他的天路歷程,
跟隨基督腳蹤的路上多了一位天路客;
因為看到有人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
我們實在如詩人般同聲說:「我就歡喜。」(詩篇122篇1節)
.
.
於主後2016年3月2日蒙刊於《台灣教會公報》3340期
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11430
.

天路同行 有 “ 5 則迴響 ”

  1. 引用通告: 臚列2016 | 虛吾小築

心有所感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