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有道—三個四十年


資料來源:Wikipedia
.
每一屆教宗選舉都是天主教無與倫比的大事,
鑑於梵蒂岡對歐洲、中南美洲的影響,這場宗教要事也受到世界矚目。
1846年後,樞機主教會聚集在西斯篤四世(Pope Sixtus IV,1414~1484年)下令興建的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投票。
.
在這座以西斯篤為名的禮拜堂中,可看到許多傳世的藝術作品,
最知名的是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以創世記為主題的穹頂畫(1508~1512年),以及東牆的《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ment ,1535~1541年)。
.
不過,西斯汀禮拜堂依照所羅門聖殿(註1)的建築比例而建,
經36年工程,於1481年竣工,1483年啟用,舉行第一場聖母升天節彌撒,
並供奉童貞馬利亞,彼時米開朗基羅尚且年幼,自與禮拜堂中藝術作品無涉。
.
當時禮拜堂中攫取眾人目光的藝術品,分別是位在南牆以摩西生平為主題的系列畫作,
以及位在北牆以耶穌生平為主題的作品;
象徵新舊兩約的焦點人物,一南一北遙遙相對。
.
事實上,此設計乃有意為之,旨在透過摩西、耶穌的延續性,
暗示彼得承續衣缽的合法性,傳承意涵最為明確的是彼得羅‧佩魯吉諾(Pietro Perugino,1446~1523年)所繪的《交付鑰匙》(Delivery of the Keys )。
.
由於是多位畫家共同創作這些作品,為了畫面協調,畫作中的人物比例皆相仿,
擺放的位置顯然也經過考究,相當具對比性。
譬如與《摩西的試煉》(The Trials of Moses )對應的是《基督受試探》(Temptations of Christ ),兩幅壁畫的主題俱是關於摩西與耶穌初期的記載,
也都出於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斯畫派(Florence School)畫家山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年)。
.
.
浪漫的想像
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為《春》(Primavera )和《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 ),在西斯汀禮拜堂創作時也頗受倚重,是12幅壁畫三名主要創作者之一(註2)。
為禮拜堂作畫茲事體大,不僅是畫家揮灑的大舞台,亦是能力與地位的象徵。
.
《摩西的試煉》中,摩西出現多次,身著同一套黃衣綠袍或黃袍,上演不同事件。
由右至左的敘事分別是:
摩西因以色列人受欺凌而擊殺埃及人,而後逃出埃及;
在沙漠裡的米甸,摩西為葉忒羅的女兒與牧人相爭,幫她們的羊群打水;
左上為摩西脫鞋,朝見在荊棘中顯現的上帝;
左下則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
值得注意的是,波提切利筆下對古代埃及的描繪並不切合實際,
摩西的外表也沒有隨著時間呈現歲月更替的變化。
無論是建物、穿著、器械、人物容貌或動物,
在在令人難以聯想到埃及,反而多呈現古歐洲的人文風情。
畫作裡,彷彿是一群中世紀末期的人們穿著當時的衣裝粉墨登場,在舞台上詮釋著舊約的經典故事。波提切利對聖經記載的情境想像多於考證,浪漫地呈現摩西人生中第二個40年的重要事件。
.
.
順逆的更迭
摩西一生可以概略分為三個階段,
前40年為埃及王子,中間40年是牧人,最後40年則是以色列的牧者、上帝的管家。
.
第一個階段以嬰兒摩西蒙拯救為起點,預示出埃及記的主旋律,
他成長的過程,司提反一言以蔽之:
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使徒行傳7章22節)
我們可以推想,摩西在成年過程中可能知曉約瑟事蹟而生效法之心。
約瑟從家中受寵的嬌兒,淪為埃及地奴隸,終而位極人臣,並拯救雅各一家,
在上帝奇妙的運籌帷幄中,一生堪稱峰迴路轉、曲折離奇。而摩西尚且因奇妙的機緣進入皇家,受菁英養成教育,以此條件施行拯救豈不理所當然?
.
故而年輕的法老女兒之子以為:
他的弟兄們必明白上帝是藉他的手搭救他們,他們卻不明白。」(使徒行傳7章25節)
然而,以色列人向摩西拋出一個他難以招架的質疑:
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出埃及記2章14節)
是啊,他自詡為拯救者,但他的權威來自何處?
是他奇妙的資歷、他的才學,還是他的血緣?
.
法老想殺摩西,逼使他流亡到曠野,也開始第二個階段長達40年寒暑的磨練。
這段年日的消磨使摩西感嘆:
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篇10節)
.
.
恩典生信心
恩典是一切的起源。
作為主的器皿,摩西第一個40年的歷練還不足以讓他為上帝使用,
但作為蒙恩的人,上帝藉著摩西父母的敬畏之心,保全了本該死於王命的他。
.
甚至上帝奇妙的作為,使他得為埃及法老女兒之子,同時又清楚自己是希伯來人。
因為在人生第一個階段即領受恩典,摩西因而有信心的見證:
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
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希伯來書11章24~26節)
此時的摩西仍不能為主所用,因為他憑自己的血氣行事,
不僅引起族人爭議,也招來殺身之禍。
.
但他因著自幼領受的恩典,已生發對上帝的信心,
不因位處貴冑而捨棄族人,以致流離失所。
在上帝的恩典之下,從而展開第二個40年曠野裡的磨練。
.
.
磨練以成聖
波提切利在《摩西的試煉》中描繪了上帝在何烈山向摩西顯現,
表明摩西人生第三個40年的開始。
.
此時的摩西看待自己是殘燈將滅之時,
自評拙口笨舌,是愚妄、軟弱、無能的(出埃及記4章10節)。
令人驚奇的是,正是這樣的摩西,上帝開始使用他,
顯出行大事不是取決於人自己能力條件如何,乃是取決於呼召的上帝。
.
上帝的呼召與差遣,讓摩西終得以回應那曾讓他狼狽不堪的問題:
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
此後他可以坦坦蕩蕩答覆:「那自有永有的差派我到你們這裡來。
……耶和華──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差派我到你們這裡來。……要把你們從埃及的困苦中領出來,往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地去,就是到流奶與蜜之地。」(出埃及記3章14~17節)
.
從摩西的一生,我們看到基督徒成長的道路,
始於蒙恩得救、因信稱義,之後是長達一生的成聖。
上帝使祂子民完全的工作,貫穿我們在世的年歲,直到生命的末了,我們只當:
竭力追求,或許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要我得著的。」(腓立比書3章12節)
我們能誇口的是聖靈結的果子(加拉太書5章22~23節),
是基督新造的生命(哥林多後書4章16節),
是越趨像基督的樣式(羅馬書8章29節)。
.
.
註1:西斯汀禮拜堂依照列王紀上6章描述的聖殿比例(60:20:30)而建,長40.25公尺,寬13.41公尺,高20.73公尺。
註2:另兩人是彼得羅‧佩魯吉諾與皮耶羅‧迪‧柯西莫(Piero di Cosimo,1462~1522年),三人各有三幅作品。

.
.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ndro_Botticell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outh_of_Mos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mptations_of_Christ_(Botticell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stine_Chape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ndrick_van_den_Broec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stine_Chapel_ceil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llery_of_Sistine_Chapel_ceil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pal_conclav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mptations_of_Christ_(Botticell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livery_of_the_Keys_(Perugino)
https://arsone14.wordpress.com/2014/06/29/the-call/
.
.
於主後2020年5月日蒙刊於《台灣教會公報》3561期
.
.

心有所感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