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救多面—應與思

.
根據此次查考所得,已有若干想法,除了回應初時的問題,也整理些相關想法,權充為此次筆記的小結。
.
應、問題思考回應
經過了這些問題的查考、反思,我現階段對起初所列的三個問題,有了一些粗略的領受。
.
一、何為得救?
如前所述,我們現在聽到「得救」,基本上都以救恩、得接納為主要用法;但是聖經並未將「得救」當作專有名詞使用,其所應用的範圍相當廣泛。我認為,我們可以理解得救是一種對負面狀態的脫離、得安全蔭庇,如罪惡(馬太福音一章21節)、死亡(哥林多後書一章10節)、神的忿怒(羅馬書五章9節)、疾病(和合本的用法,通常會譯痊癒或醫治,如馬可福音五章28節),這是個相對廣義的理解,但確實是聖經對這類詞彙的用法。
.
因此按我的現階段的領受,我們還是可以採用「得救」表明我們得著出死入生、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脫離死亡的救恩,有分於屬天生命;然而,我們不宜在聖經中看到「得救」一詞,就直接認定是指著蒙恩、得接納的救恩,因為聖經並沒有把這個詞彙當作專有名詞使用,我們若限定用法,將會誤解不少處的聖經,或是誤解了救恩的意涵。譬如說「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十章22節),雖然也用了G4982,但若依循前後文,將會發現所指的,並不是基督的救恩,而是為基督所受的逼迫、恨惡;如若我們認定是與救恩相關,那將會為白白的救恩加增不必要的條件。
.
二、得救次數?
如前所說的問題、條件設定,即令我們不堅持聖徒永蒙保守的立場,先依著部份阿民念主義認為救恩有可能失去的論述,我們仍沒有看到哪些經文,支持失去救恩的人,還有重新得著救恩的可能;換言之,假設阿民念主義認定救恩可能失去的觀點,是合乎聖經的,那麼我們就必須要本著聖經主張,失去救恩的人,即永遠沉淪,因為沒有相關復得拯救、赦罪的經文。
.
我承認這種主張會讓人感到難受、不舒服,但這確實是我們查考聖經中,找不到支持之處;但在我而言,這是阿民念主義的庸人自擾,因為聖經也沒有提及救恩會失去,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以同意阿民念主義的觀點作為前設;那些看似好像蒙恩者會沉淪、失喪的經文,如希伯來書六章1~8節,或是啟示錄三章1~6節,若不是有其他指涉,就是有其他合乎聖經的解釋方式,而不一定要依照阿民念主義看似合乎直覺、人性的理解方式。
.
再者,古典阿民念主義雖然想要維護神美善的名譽、合乎人理解的神人互動關係,也強調唯獨神的恩典,但難以避免的將得救的因素加入人的條件、意志,因而有了人本的傾向。誠然,加爾文主義對神的全權之主張,有傾向宿命論的危險,也有人以此角度看待預定論,但阿民念主義的主張傾向半伯拉糾主義(Semi-Pelagianism),也就只是一線之隔。
.
三、失去救恩?
在此次關於「得救」的議題查考中,也將「失去救恩」的條件列入探索的範圍,意即我們在盡量不帶立場的前提下,是否可以找到失去救恩的條件?如果我們並沒有對聖經的意涵,按著脈絡文理加以釐清,那麼我們確實可能會找到看似會救恩會失去的經文;然而在此次的查考中,確認了聖經使用「得救」一詞,多數並非指著歸信基督、蒙主拯救脫離死亡與罪惡的專有名詞,因此在聖經中看到「得救」,格外要留心前後文,如「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十章22節)所指涉的,並非救恩性質的「得救」,而是主的門徒從患難、逼迫中「得救」,因此我們不能引用此段聖經,認為忍耐是得著救恩的條件;又或者一些關於「得救」的論述,帶有盼望、尚未成就的語意,讓我們意識到這些經文可能不是指著聖徒現今已經得著的永生、救恩,亦值得我們深思。
.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略聖經對我們的提醒,地上的教會並非純全,而是處在麥稗混雜的狀態(馬太福音十三24~43章節);麥稗雖然無法完全區分,但是有很多的特徵,並非無法辨認,使徒對假教師的斥責(彼得後書二章)、對敵基督的指控(約翰貳書一章7~11節)、對偷著進來之人的批判(猶大書一章4~16節),俱都顯出雖然我們不能將麥稗分開,但聖經卻有指著稗子之言,我們若以為那些話也適用於麥子,難免就會以為麥子亦有可能失喪。
.
最後,聖經當中還有一種針對聖徒的信息,可能會讓我們誤以為救恩會失去,那即是關於殷勤、獎賞等議題的論述;在許多的經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真實的信仰、生命,會產生莫大的動力,會殷勤、自恨、熱心等生命反應(哥林多後書七章11節),有時也是使徒鼓勵信徒的項目之一(彼得後書三章14節);我們若沒有顯出這樣的生命,受到責難,也是理所當然,聖經用「虧損」稱之,但正如這段聖經所言,他本身還是得救的(哥林多前書三章15節)。
.
是以,我們若排除這三方面的論述,澄清那並非失去救恩的經文,那麼我們將會發現,不少讓我們擔心聖徒不蒙保守、或是救恩除了恩典與信道之外,尚需其他條件的,不一定是指著基督福音所宣揚的救恩。
.
結、文末閒語
此次筆記整理,雖然收穫不敢說很多,也有不少問題尚待釐清,但挹注了可觀的時間,卻是肯定的;從找出聖經中有許多和「救」有關的字,對我來說就是個小工程,當時已經意識到聖經在這個議題,用了很多的詞彙說明,顯見其意涵的豐富、多元;當然在此過程中,也排除了若干明顯和「得救」無關的用字。
.
消耗大量時間的,無疑是彙編的整理,等於每個字都要查過一次彙編,並體會該彙編所呈現的信息、樣貌,思考聖經使用這個字,是否有特定的意義?尤其G4982使用次數超過百次,整理的時候一度想放棄,感謝主並沒有停下來,因此有了這篇文章的初稿、分類、概要,並且初步發現聖經對「得救」的應用,範圍比我直覺來得廣,雖說這可能是很基本的常識,但我是在這次的查考中得到確認,分類表於焉產生(由於理工的背景,我還滿喜歡以圖表呈現信息、概念,可視為職業病的一種)。
.
撰文過程中得到《字裡藏珍—17個聖經關鍵詞》,於我而言是很重要的提醒;除了知道有相類似的研究(方法、主題可能不同),可貴的是得到「專有名詞」的概念,一時之間頗有豁然開朗之感,確實,「得救」一字在聖經中並非當作專有名詞使用,我們在思考、領會這個關於基督福音的重大議題,應留意聖經確實的意思,避免我們對聖經有了偏差的理解。
.
最後,我還是得說,這是我對於信仰的追求過程,並不成熟,也難保有謬解之處;但已領會我們的救主關於拯救的工作,是如此多面;也許有些關於苦難、疾病,我們並不見得會從中得到解救,但我們蒙恩有分於基督耶穌,得與祂聯合,卻使我們從罪惡、從死亡中得救,卻是肯定的,願那成就這福音的三一神,得當得的榮耀與稱讚。
.

心有所感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