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分析小組報告—之四

.
附錄四、深度訪談紀錄
受 訪 者:人安基金會公共關係部組長、吳小姐
訪問時間:97年4月10日 11:00~11:30
訪 問 人:李○生
紀錄整理:李○生
.
李:
請問在您服務的經驗中,街友有固定活動的地方嗎?
在我個人幾次看到街友的經驗中,似乎都是晚上比較容易看到街友活動,
白天鮮少在定點看到街友聚集或是活動?
.
吳:
在台北市的街友,白天就是找吃的,白天在定點會被警察驅趕,所以要聚集也不容易;
而晚上比較常聚集、休息的地方,則有萬華的艋舺公園、永樂市場、雙連市場、以及過去中山足球場、台北車站這幾個地點。
.
李:
街友們在尋找這些棲身地點,有什麼依據嗎?
.
吳:
除了地緣的因素外,再來主要就是看警察會不會驅趕,
前鎮子台北車站的警察就大量驅趕以台北車站活動為主的街友,
那時候是一天兩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
所以這陣子台北車站聚集的街友相較過去是比較少的,
其實驅趕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街友並沒有因此消失,
只是移動到其他不會驅趕他們的地方。
.
李:
這些新聞我有留意到,記得當時是因為天冷的緣故導致街友往台北車站移動,
為此驅逐時社政與警政單位還產生些職責方面的問題與討論。
.
吳:
早期街友問題純粹屬於警察負責的,
主要是針對其對市容與治安所造成的影響,
一般對於街友的刻板印象會認為與犯罪畫上等號,
事實上有許多街友確實也成為社會上的問題,比如說較常見的是被利用為人頭戶,
有些街友因為知識的不足,或是生活的需要,為了些許的金錢就會把身份證給不法的份子,
或是前些日子在淡水發生的街友囚禁事件,這些都是造成的一些社會問題;
後來才由社會局負責這方面的業務。
.
李:
這確實是社會問題,那請問您在服務的過程中,
有發現街友們有共有的特徵、或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成為街友嗎?
比如說年齡或是性別之類的。
.
吳:
我們曾經有對所服務的對象做一個概略的調查,
平均年齡大致上在六十歲到六十五歲之間,
在年齡層上有偏中高年的傾向,媒體有時報導街友有年輕化的趨勢,
我認為這是少數的個案,也比較具聳動性,而且這些個案成因可能是離家出走之類的,
在我們服務時,大多都是比較年長的。
.
至於什麼樣的原因,有很多是家庭疏離,或是因學歷不足或身體的殘疾失去工作能力及機會,
也有的是可能有些疾病的關係,近幾年因為經濟的緣故,
也有些是經商失敗,導致迫不得已成為街友。
.
李:
我個人有幾次和街友的互動,有些街友因為外觀與一些個人因素,
使得社會觀感對街友的印象是比較差些的。
.
吳:
這也是我們在服務上一些比較不為社會大眾理解的部份,
而且街友們確實也有這樣被詬病的地方,關於這個問題,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就有與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申請一筆預算,
發行以街友為閱讀對象的平安報,幫助街友獲得諸如哪裡有可以提供街友用膳、盥洗的地方、相關服務團體的活動,
或是社會上有什麼跟街友有關係的新聞訊息,
畢竟街友沒有什麼網路或是新聞媒體作為訊息的管道,
透過平安報可以達到這樣的功能;
.
談到平安報,與國外一些針對街友服務的報紙不同,
有些這類報紙是由政府或慈善團體印製,交由街友販買給社會大眾,收入歸街友所有,
而平安報不屬於這種性質,平安報主要的閱讀對象是街友,
內容也是朝這方面去撰寫,也會請街友們發放,而發放的對象也是街友。
.
李:
關於平安報,我們有在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網路上找到,
也有看到有志工因街友識字率不高的緣故,替街友閱讀平安報,或宣導平安報的內容;
請問我們平常若遇到街友,有什麼事情應該注意,或是可以提供協助的地方嗎?
.
吳:
我們建議若有這方面的心,可以的話是不要直接提供金錢,
因為在直接給予金錢,對街友並不一定能幫助到他,
而他得到後如何運用這筆金錢,也非我們可以掌握的,
我認識有朋友看到有街友在路邊找吃的,當下就去買個便當給他,
解決他及時的需要,我想這也是個方法。
.
或者也可以轉介如人安基金會、恩友之家、救世軍等服務街友的社福團體,
在這部分都一直努力在幫助街友們心靈重建,進一步回歸社會,
短期的有三節活動、理髮、以及一些善資提供的食材,
讓街友們來下廚,煮給其他的街友吃,我們有一句口號:
你做我吃,我做你吃,不做就不吃。
除了不讓街友白白接受,以致產生依賴心態外,也培育工作能力,期能自力更生。
.
此外,我們也替一些仍有工作能力的街友,協尋一些短期派遣工作,
如街頭舉牌或發送單張這些門檻不高的工作,過去也有嘗試著提供物資與技術,幫助街友創業,
開始時我們是借予街友一筆資金,並教授他烤地瓜的技術,
供其可以藉由烤地瓜來謀生,我們叫他街友牌地瓜。
.
特別要提醒的是,由於街友的成因不一,
所以服務街友需要一定的準備,免得對雙方都造成不好的結果。
.
李:
是的,在我們蒐集到的資料確實有看到每個街友的成因與需求都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有些也需要專業人士提供協助;今天耽誤您寶貴時間,真的很感謝,
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替這個社會盡份心力。
.
.
附錄五、深度訪談紀錄
受 訪 者:第三通路派報社、杜先生
訪問時間:97年4月21日 22:00~22:30
訪 問 人:李○生
紀錄整理:李○生
.
李:
請問在您在第三通路派報社工作,貴公司有大量人力派遣的需求以及經驗,
在您的經驗中,有接觸街友的經驗嗎?
如果有的話,是什麼樣的情形呢?
.
杜:
我個人一般接觸街友的經驗,大部分是面試的時候,
由於我們公司在面試的時候,大部分的員工都會參與面試應試者的情形,
所以雖然我個人是從事內勤的部份,但仍然有機會與街友互動,
並且替公司判斷是否使用該名應試者。
.
李:
不知道到貴公司所應徵的街友中,年紀大概在哪個範圍呢?
年紀最長與最輕大概是多少?
.
杜:
大部分在五六十之間,年紀最長的有到八十歲,
最輕的有四十幾歲的人,不過說實在的,這個階段年歲的人,
有時候從外表看不出年紀來。
.
李:
是,畢竟有些街友歷盡風霜,外表的年歲已經比實際的年歲看起來蒼老些;
依您的經驗,這些應試的街友們,他們怎麼獲取應試的資訊呢?
.
杜:
我的經驗來說,可以分成三大類,有看報章雜誌裡廣告的,
有些是朋友或社會福利團體介紹,還有些是自己上門的,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今年來我們公司找工作機會的街友比去年來的少些,
今年比較多是來打工的學生。
.
李:
那怎麼樣的街友貴公司比較會採用呢?
還是有什麼樣的條件限定?不同的條件對薪資有影響嗎?
.
杜:
基本上,從外觀可以判斷這個人可否錄用,
外觀不能太拉塌、骯髒,衣著、儀表儘量看起來整整齊齊的,
因為工作的考量,最好不要有身心障礙方面的問題,
特別像我們派報社的工作,很多時候是要站一整天,
關於體力的負擔也是我們會考量的因素之一,
不過如果沒有這些問題,通常街友們願意做,我們都會盡量給他們機會。
.
至於薪資方面,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一天是八百元,
不過如果有人有怠職或是類似的狀況被發現時,多少會被扣一兩百元,
情節如果嚴重或次數太多,就會考慮不錄用這個人。
.
李:
對於過去貴公司所錄取過的街友,不曉得評價如何呢?
.
杜:
老實說,可以說是參差不齊,因為有些街友會喝酒,也會偷懶,
我們派出去的工作人員,都會定時有專人去瞭解工作的狀況,有些街友就被發現過上述情形;
對於這樣的情形,我們發現常活動於台北橋下的街友,比較會有這類的問題。
.
李:
上述聽起來比較多是負面的評價,不曉得有否正面的事例呢?
而且從您剛剛所提,似乎您認為街友聚集的地方,與素質有關連嗎?
.
杜:
我認為是有關係的,不過並沒有顯著的證明這樣的差異,
只是我們過去在錄用台北橋的街友,有給我們這樣的印象,
當然也有些街友的態度很值得肯定,只是在我個人接觸的例子中並不多就是了。
.
李:
在您的經驗中,有什麼讓您印象深刻的遊民,或是對這議題有什麼概念?
.
杜:
有幾個案例讓我印象較深刻,不過這不是前來我們公司應試者,是我個人在外頭看到的:
雖然是少數,不過確實是有看到整個家庭露宿在板橋車站,
這在我個人的觀念中是很少見的,我印象中大部分的街友都是男性、獨自一人,
像這樣整個家庭都是倒是讓我很訝異。
.
李:
有這樣的問題?這確實是很少聽聞,
能請您針對這個案例說得再具體些嗎?
.
杜:
這恐怕沒辦法,當時我並沒有深入了解,
不過如果你對這議題有興趣,板橋車站倒是有不少街友聚集,
有機會可以去觀察看看。
.
李:
謝謝您的建議,也感謝您提供寶貴的意見與經驗。
.
.
附註—在訪談方面,由於錄音設備在過程中出了些問題,
故訪談紀錄主要以錄音、筆記整理而成,部分口語化敘述也盡量保持原意修飾之,
儘可能呈現互動過程中所探討的問題,特此註明。
.
.

心有所感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