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神話語的寬廣與深邃

.
《新國際新約神學與釋義辭典》(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and Exegesis
主編:莫伊塞斯.西瓦(Moises Silva)
總審校:陳濟民
審校:邱啟榮、謝樂知
譯者:沈紡緞、邱昭文、陳家勳、鄔霈霖
出版:中華福音神學院
.
在今日,隨著時代的演進、知識的累積,各個領域的演進相較於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聖經方面的研究也是如此。在教會歷史千餘年發展的基礎上,今人不住地累進對上帝的認識,雖然較之上帝完整的啟示尚未至臻完善,在未見主面之前,我們仍猶如對鏡觀看,模糊不清。但在我們一息尚存的時日,仍應照著所得的恩賜、能力、資源、時間,盡責地碎步向前,作主良善又忠心的僕人(馬太福音25章14~30節)。
.
美國學者莫伊塞斯‧西瓦(Moises Silva)主編的聖經工具書《新國際新約神學與釋義辭典》(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and Exegesis, NIDNTT),正如同一道橋梁,幫助基督門徒跨越與聖經之間的距離,使我們更多體會上帝藉著祂的話語欲陳明的心意。
.
跨越語文
非常明顯的事實是,我們今時使用的文字並非聖經使用的原文。聖經翻譯者的貢獻,使我們可以不用學習另一種語言,即可查考上帝的話。唯得失相伴,我們接受好處之時,也受到相應的限制,即譯者原文、譯文的語言水準,乃至對聖經經文的理解,在在影響翻譯的品質。
.
《新國際新約神學與釋義辭典》一套五冊,採用「概念」(concepts)編排,在概念清單中提供同一概念的希臘字,以及該字出現的脈絡。譬如希臘文「話語」(λόγων,G3364)一詞,有呼叫、辯論、責備、事情、談話等意思,除了譯為話語,也可譯為談論、事情、算帳等不同的概念。但在中文裡,話語顯然沒有這麼多概念,由此可見希臘文與中文的差異。
.
跨越文化
原文、譯文的含義差異只是其一,還有許多可以思考的部分,譬如這個詞彙在聖經正典完成的時候是何意義?語言並非一成不變,同樣的字詞在不同的時空會有不同的意涵。正如和合本的「地上滿了『強暴』」(創世記6章11節)、「有光向他『發現』」(詩篇112篇4節),從上下文可知,百餘年前的譯者和現時的我們對於「發現」、「強暴」這些詞已有不同的理解,更何況聖經使用的語言歷經了千年的演變?
.
為此,《新國際新約神學與釋義辭典》列出了詞彙在希臘原文古代文獻中的用法,一方面幫助我們理解這個詞彙當時的意義,避免套用現在的語彙觀念,一方面也讓我們對比聖經使用這個字是沿用當時人們怎樣的觀念,或是借用這些詞彙闡述什麼不同於今日的概念。
.
關於這點,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古代希臘的「盼望」(ἐλπίδι,G1828)一詞,原意並非如聖經使用的全是正面意涵,而是包括對負面之事的預料, 較接近我們今日使用的「預期」、「預判」等詞。此外, 不同於聖經對盼望的重視(哥林多前書13章13 節),在希臘、羅馬文化中,盼望比較沒有宗教內涵。從這些對比,可看出聖經傳達的信息與當時人們觀念的不同。
.
上帝使用人能夠理解的語言啟示祂自己,然而, 即使其語彙與世人所用的差異不大,有時含義卻有天淵之別,不能一味依循人的理解、概念、思想,而應就整本聖經的脈絡來理解。
.
跨越兩約
如果我們對原文有些理解,對當時的用法也有些概念,便可避免望文生義,所以這套工具書雖主要講新約,仍羅列舊約及猶太教文獻。這些介紹使我們意識到新約與舊約的連續與不連續,有些新約提及的觀念,在舊約中仍模糊或甚至不存在。
.
舉例而言,我們頗熟悉的「得救」(σωθήσεται, G5392)。在舊約中,明確提醒人的能力有限,無力自救,必須倚靠拯救的源頭──上帝,新約的意義也是一貫的(以弗所書2章8~10節)。然而舊約使用這個詞彙時,卻很少用於屬靈狀態與末世,而是著重於實際的處境,新約則恰好相反。這正是漸進啟示的特點,古時以色列人經歷上帝的拯救,祂為他們與仇敵爭戰,拯救他們(申命記20 篇4節),但耶穌來到世間施行的拯救並非指向政治、軍事性質的拯救,而是解決人更為根本的困境──罪惡以及上帝對罪人的忿怒(馬太福音1章21 節、羅馬書5章9節)。
.
跨越書卷
莫說新舊兩約對同一詞彙的認知存在差異,就是新約不同書卷間,對同一詞彙的使用也有不同的側重。
.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話語」,新約聖經使用這個字時不僅有通常的用法,還連結於福音的信息。譬如在路加的紀錄中,這個字是耶穌基督福音的同義詞(使徒行傳6章7節)。這話語是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有功效的,較兩刃之劍更為鋒利(希伯來書4章12節)。
.
而在約翰福音中,使徒約翰不僅與符類福音共同見證耶穌的傳道是在宣揚上帝的話語,更進一步表明,如德國天主教神父魯道夫‧施納肯堡(Rudolf Schnackenburg, 1914~2002)說的:「耶穌的話語之所以具有神話語的力量, 乃因祂是道,亦即祂是神性的啟示者和救贖者。」約翰福音獨特之處正在於,根據從聖靈得到的啟示,將話語與上帝緊密結合,明確指出話語成了肉身(約翰福音1章14節、約翰二書1章7節)。
.
跨越領域
由於本書介紹每個詞彙的條目皆相當於一篇文章,並非三言兩語就寫下句點,所以對不習慣閱讀論述性文章的人而言,初時讀起來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可謂耗時又耗力。但若認真使用這套工具書,多少能體會當代的神學研究雖非完全,亦不保證無誤,卻已然更見寬廣且深邃。
.
如此閱讀、查考是有價值的,因為理解這些詞彙的目的即使非學術性,也是藉著上帝說的話認識祂。從消極的角度來看,可以避免我們只是鸚鵡學舌般引用聖經經文,卻不知其意涵,徒然使本應富有上帝能力的話淪為蒼白無力的口號。從積極的角度來看,認識詞彙含義使我們知道上帝話語的豐富,並明白這個大好信息不是出於人的意思,乃是耶穌基督的啟示(加拉太書1章11~12節)。我們在這樣的根基上,可以謙卑、敬虔地建立合乎福音真理的觀念。面對無垠汪洋,看到自己的無知,將激勵我們勤奮尋求上帝的偉大與榮美,明白祂的旨意與恩典如何配得稱頌與敬拜!
.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is%C3%A9s_Silva
https://shop.campus.org.tw/ProductDetails.aspx?productID=000576222
.
於主後2024年6月13日蒙刊於《台灣教會公報》3772期
https://tcnn.org.tw/archives/208081
.

心有所感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