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之人降卑俯伏

.
對於一個男孩來說,不受拘束、隨心所欲的玩耍可說是他的終極目標,
至於看場合、看時機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麼高階的社會交際技巧可不是這個年歲的孩子會關心的事;
能夠嚇阻男孩暫時停止玩樂,除了精力耗盡之外,
大概也就是父母先是費盡唇舌、後是動用家法的管教了。
.
也因如此,當這群小男孩們主日學一下課後,
像是被壓抑已久的脫韁野馬回歸荒原,恣意地和玩伴在教室裡跑跳喧嘩,
聲音在原本寂靜的主日學教室中爆炸,
當然,免不了夾雜著主日學老師氣急敗壞的喝斥。
.
其中有一個男孩,不經意地跑向了正在聚會中的禮拜堂;
可以想見親睹這一畫面的主日學老師神色大變,
深恐無異亂源的男孩騷擾到聚會,可惜鞭長莫及,眼見一場災難已是無可避免。
.
說也奇怪,預料中的慘劇並未發生,小男孩止步於禮拜堂門口,
觀其神色似是有些不安和疑惑,致使他不僅舉步維艱,甚至安靜了下來。
.
禮拜堂裡面,並沒有蟄伏著什麼讓人怯縮的洪水猛獸,而是看似平常不過的禮拜,
講台上的牧師並沒有誇張的肢體語言,也沒有慷慨激昂的語調聲線,
在那個還未資訊化的年代,講道沒有引人側目的簡報,只餘牧師引經據典的樸實信息。
和講台呼應的,是講台下沉靜學道的會眾,
除了偶有翻動聖經的聲音之外,台下沒有其他的聲響,
而他們眼神中的凝重,呈現出他們對這個時刻的珍視。
.
講道結束後,回應的詩歌沒有太多活潑動人的旋律,
有的,是一次又一次嚴謹的吟唱,
好些人的分部和聲亦顯出他們的音樂造詣和對詩歌的嫻熟。
.
種種肅穆的氛圍,竟讓小男孩感到不安而不敢造次,同時也不免疑惑,
這些大人究竟在做什麼?
是什麼讓他們靜默?
是什麼讓他們一面聆聽著信息、一面不時翻閱聖經?
是什麼讓他們詠頌著古老的音韻?
這一個又一個的問號,當時的小男孩沒有答案,
但他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情境、人們的神態,
讓素來調皮搗蛋的孩童意識到這不是他可以放肆的場合,
正是如此,令頑童卻步。
.
多年之後,小男孩對當年的情景多了些認識,
知道了這情境是敬虔、是認真、是謹慎、是敬畏,
這使得即使他當年不明究竟,
眼所見的非是基督信道的深層內涵、心所感的非是福音真理的豐富意義,
卻仍因受到震懾而不敢造次。
映照入他眼簾的,是一群在當行的道上行走的人,
以自己的舉止見證所信的道、所敬拜的神,
這畫面並不是一種古板僵化的表現,而是受造之人在至高者面前當有的反應(傳道書5章2節),
是蒙恩罪人在救贖主裡的崇敬頌榮,是有若微塵之人於聖潔公義者面前的降卑俯伏。
.
小男孩所見的這一幕,深深地刻畫在心之一隅,直到今日。
.
.
於主後2016年6月24日蒙刊於《台灣教會公報》3356期
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12165
.

心有所感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